在那个全国上下都勒紧裤腰带的六十年代,有支神秘部队不仅顿顿有鸡蛋,甚至连全聚德烤鸭都能吃到腻?这听起来简直是匪夷所思的待遇,却真实发生过。
这份令人瞠目结舌的特殊优厚背后,隐藏着新中国初期一次又一次震惊世界的空中交锋。它与一位被特批为“大校营长”的指挥官紧密相关,更关乎国家安全的核心要务。
这支部队如何从零开始,在高空中撕开一道缺口,彻底改变当时的防空格局?文章将层层揭示这份传奇的来龙去脉。
高空威胁下的抉择
时间回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彼时的新中国正处于“两弹一星”工程的起步阶段,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然而,国际形势却风云诡谲,尤其来自空中的威胁如影随形。
太平洋对岸,美国与国民党当局的秘密机构“西方公司”联手,派出了名为“黑蝙蝠”和“黑猫”的侦察中队。这些机组频繁闯入我方空域,进行高空侦察。
他们的任务是秘密拍摄军事设施和重要目标,对我国的战略部署了如指掌。尤其像RB-57D和U-2这类侦察机,飞行高度可达19000米甚至20000米以上。
面对这样的高空入侵,彼时我军的歼击机受限于飞行高度,根本无法有效拦截。天空仿佛成了无法设防的“盲区”,国家空防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决定建立一支全新的防空力量——地空导弹部队。这成为打破高空压制的唯一出路。
1957年12月,中国首次获得了苏联援建的P-2型地对地导弹,它们悄然运抵满洲里。这标志着我国导弹部队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仅仅不到一年,1958年10月6日,中国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代号“543部队”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这支部队肩负着保卫祖国领空的神圣使命。
这支部队的组建过程非常严格,成员均从空军精锐中选拔。为了确保指挥能力和战斗力,部队实行了“高职低配”的制度,例如,团长直接担任了营长一职。
在543部队成立后的不足一月,1958年10月下旬,苏联援华的四套萨姆-2型地空导弹也运抵北京,并随同而来的还有95名苏联教官,进行技术指导。
苏联专家最初对中国军队的消化能力有所保留,甚至在教学上设置了一些保密环节。然而,我方官兵以惊人的学习速度,仅用四个月就完成了原本需要更长时间的培训。
到1959年初,543部队已发展成为拥有三个营的完整建制,这支年轻的防空力量,正蓄势待发。
空战神话的缔造者
1959年9月上旬,地空导弹第二营营长岳振华,带领部队前往导弹基地进行前期视察。他细致检查每一处设备,确保武器系统处于最佳战备状态。
这份严谨的战备意识很快就得到了回报。1959年10月7日,这天注定被载入史册。
岳振华率领的二营在北京通州东南部,成功锁定一架入侵的国民党空军RB-57D高空侦察机。当敌机进入射程,距阵地60公里时,岳振华果断下令发射导弹。
三发萨姆-2导弹呼啸升空,精准命中目标。这架在19000米高空不可一世的RB-57D应声坠落,残骸散落在河北省上空。
这是世界军事史上,首次用地对空导弹成功击落敌机。在此之前,即便法西斯德国在1941年就发展了防空导弹,但此后十八年内从未有过实战击落战果。
这次胜利,犹如平地惊雷,震惊了世界。岳振华营长也因卓越战功,从少校军衔晋升为中校。
然而,敌人的侦察行动并未因此停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更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投入使用,这种飞机具备更强的电子对抗能力。
1962年8月,美国U-2侦察机入侵苏联远东地区,即便是拥有萨姆-2导弹的苏联防空部队,也未能成功将其拦截,这凸显了U-2的难以对付。
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地空导弹部队再次创造了奇迹。1962年9月9日,在江西南昌向塘上空,岳振华率领的二营再次出手。
又一架来自台湾当局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被成功击落。新华社随即发布了捷报,这条消息再次震动了全世界,也让世界对中国防空力量刮目相看。
从容应对新挑战
击落U-2后,台湾方面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很快给U-2侦察机加装了先进的电子警报系统,能识别我方防空系统开机信号。
一旦系统探测到威胁,U-2侦察机可以在短短10秒内完成转向,迅速规避导弹打击。这使得我方防空力量多次开机却无法成功击毁目标,面临新的挑战。
面对敌人的技术升级,岳振华和二营的官兵们没有气馁,而是深入分析,大胆创新。他们苦心钻研,最终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近战快战法”。
这套战法的核心,是将萨姆-2导弹原本7到8分钟的准备发射时间,极大地压缩到仅仅10秒以内。这是对传统作战流程的颠覆,也是对官兵操作极限的挑战。
1963年11月,在江西上饶,二营再次运用“近战快战法”,成功击毁一架U-2型侦察机。这次实战中,从打开天线到导弹发射,整个过程仅仅用了8秒。
这次胜利再次证明了“近战快战法”的有效性,也宣告了中国防空部队在应对高空电子干扰方面的成熟和创新。
因战功卓著,岳振华被特批从营级少校直接晋升为全军唯一的“大校营长”,这个级别在军队中是极为罕见的。
荣誉与传承的篇章
到了1964年,地空导弹二营因其卓越的战绩和创新精神,被国防部光荣地评为“英雄营”。这份荣誉是对他们艰苦付出和辉煌成就的最高肯定。
毛泽东主席对二营的战绩更是赞不绝口,他亲笔为捷报题词:“干得漂亮,恭喜同志们!”并表示要亲自接见这支英雄部队。
1964年7月,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地空导弹二营的全体官兵。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毛主席接见的唯一一个整建制军队单位。
那段时期,中国正处于物资普遍匮乏的年代,全国上下都在勒紧裤腰带。然而,为了保障这支特殊部队的战斗力和生活水平,二营享受到了超乎寻常的物质待遇。
官兵们能够天天吃上鸡蛋,甚至连全聚德的烤鸭都有专人定期供应,以至于队员们表示“烤鸭吃到腻”。这种待遇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也从侧面印证了国家对这支英雄部队的重视和保障。
当时,空军司令刘亚楼还曾建议岳振华向组织请求“豆”(军衔晋升)而非“钱”(薪水晋级),体现了当时对英雄的重视更在于荣誉。
国家领导人对二营的嘉奖更是接连不断,周恩来、朱德等元帅轮番设宴,祝贺岳振华及其部队击落U-2,彰显了国家对他们的最高敬意。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也给这支英雄部队带来了冲击。特殊待遇被叫停,部队面临新的挑战。
1969年,中苏关系恶化,地空导弹二营被调往东北地区执行防空任务,那里的严寒和艰苦条件,是对这支部队的又一次考验。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高空侦察机的威胁逐渐减少。从1971年开始,二营的主要任务也随之转型,重心转向了培训新一代防空力量,总结实战经验,编写教材。
1975年,随着新型防空导弹的陆续服役,老装备逐渐退役,地空导弹二营也完成了其辉煌的历史使命,光荣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岳振华营长也以大校军衔光荣退役。
结语
“烤鸭吃腻”的传奇,远不止是物质待遇的特例,更是国家在极端困境下,对核心军事力量进行战略倾斜与充分信任的缩影。
它印证了那代中国军人以创新的智慧、坚韧的意志和无私的牺牲,将看似不可能化为可能的辉煌历程。
岳振华和地空导弹二营不仅创造了世界防空史上的多项“首次”,更铸就了中国军队敢于创新、无惧挑战的精神丰碑。他们的事迹,至今仍是中国国防力量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激励着后来者。
安徽股票配资,正规实盘配资股票,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