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菏泽一起交通事故引发广泛关注。17 岁的孙倩倩在 2 月 20 日晚 9 点 35 分左右,被一辆小型轿车撞倒,至今昏迷不醒,而交警因无法判断对方车辆是否超速等原因,未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仅给出了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这一事件不仅关乎一个年轻生命的未来,也牵扯出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复杂难题,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据孙倩倩的母亲吴女士介绍,事故发生后,女儿的医疗费已高达 60 万元。“我们家是农村的,钱都借遍了,家里的空调都卖了。” 吴女士无奈地说。手术从晚上 0 点开始,一直做到凌晨 4 点多,孙倩倩受伤最严重的是头部,整个头盖骨都拿掉了。术后虽有微小意识,但仍处于昏迷状态。
医院诊断证明显示,她为闭合性颅脑损伤特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额叶脑挫裂伤、脑室出血、肺炎、多发皮肤挫裂伤。目前,治疗方案为康复促醒,包括使用促醒药物、针灸、吸高压氧等。前几个月,吃饭靠打碎食物通过胃管输送,20 天前,能往嘴巴里送一点点稀饭,但依旧昏迷。为防止肌肉萎缩,家人每天要给她按摩。
菏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牡丹区交通警察大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显示,一辆小型轿车沿国道行驶时,与行人孙倩倩发生交通事故。轿车驾驶员自称当时行驶在快车道,车速为 60km/h,事故发生前没有观察到孙倩倩。
山东交通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的鉴定意见为,涉事轿车各机件连接正常,制动有效,车前部灯光信号装置齐全且均可以点亮。然而,现场调取的影像资料不能反映事故发生过程,该事故因无法查明发生的具体地点、孙倩倩的行走状态及方向和涉事车辆的行驶速度,故此事故成因无法查清。
7 月 8 日,负责该案的工作人员称,事故已处理完毕,建议家属前往法院起诉。但吴女士表示,诉讼时间太长,自己要照顾孩子,没有精力去办这件事。“交警说不知道那辆车的车速,还说她没有喝酒,没出事故认定书,只给了一个证明,说双方证据都不足,没法认定谁负责。事故发生十几天后,孩子还在重症监护室,我们要求对方到交警队见面,但对方不跟我们见面。” 吴女士无奈地说道。
这起事件中,交警无法定责的原因引起人们的好奇。一般来说,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不定责可能有多种原因。
其一,事故情况复杂,现场证据模糊不清,难以明确各方的过错程度。例如,事故发生在监控盲区,且当事人对事故经过的描述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交警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责任归属。
其二,双方对事故经过的陈述基本一致,但均认为自己无责,争议焦点集中在一些特殊情况或法律适用问题上,交警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相关事实,收集更多证据后才能确定责任。
其三,事故涉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车辆技术故障、特殊交通规则的理解等,交警需要专业机构进行鉴定或咨询专家意见,在鉴定结果或专家意见未明确前无法定责。其四,事故现场遭到严重破坏,重要证据灭失,使得责任认定缺乏足够依据。在孙倩倩这起案件中,无法查明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孙倩倩的行走状态及方向和涉事车辆的行驶速度,导致事故成因无法查清,从而无法定责。
当交警无法定责时,受害者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呢?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当事人需收集相关证据,如事故现场照片、视频、证人证言、车辆技术检验报告等,用以证明事故发生经过及各方过错情况。
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按照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和证明标准,综合判断并划分责任比例。比如一方存在超速、闯红灯、逆行等明显违法行为,可能会被认定承担主要责任。所以,即使交警无法认定,通过合法途径仍可明确事故责任,维护自身权益。然而,诉讼过程往往漫长且耗费精力,对于像吴女士这样需要全心照顾昏迷女儿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孙倩倩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交通事故背后的复杂与残酷。一个年轻的生命因为这场事故陷入无尽黑暗,一个家庭也因此陷入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困境。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如何在复杂情况下更高效、公正地定责,如何在交警无法定责时为受害者提供更便捷、有力的维权途径,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这起事件也提醒广大车主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希望孙倩倩能早日苏醒,也希望此类事件能得到更妥善的处理,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
对于此次事件,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安徽股票配资,正规实盘配资股票,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